其实,“普职分流”并非是近年来的新鲜提法,它从1980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加大,但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另一方面,那么多的学生读普通高中,只有一条出路,如果进不了大学,又没有一定的技能,怎么就业呢?针对这些情况,有关领导和教育专家考察了国外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阶段,德国“普职分流”的比例大约是3∶7,也就是有70%的学生进入到职业学校,只有30%进入到普通高中。当时就有人提出要以德国作为参照来确定我国“普职分流”的比例。
我国的“普职比”是如何确定的呢?
华东师范大学的团队在调研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基于各地经济现状的不同,普职比应该有所不同。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产业集中度高,人才需求量大,职业教育的比重应该大一点;反之,那些欠发达地区,就业岗位有限,普通高中的比例可以高一些。所以,普职比的理想状态是5∶5,但不搞一刀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明确要求贯彻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方针,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中阶段普职比例要大体相当。
近几年,我国中考收生严格执行“普职分流”原则,这也让许多的家长无比头痛。许多家长认为,中职生无法再进一步提升学历,只有以中职生的身份参加工作。
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印象,对中职生未来的一知半解,让就读中职学校成为家长和学子心中深不见底的黑洞,关于普职分流的焦虑也在社会中被放大。
实际上,现在的中职已经以升学为主而不是就业,约65%中职生最后都上了大学。这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
北京大学田志磊老师在题为《中职教育升学:误解、事实与政策》的文章中披露,调查显示,中职已经全面高考化,主要目的与方向是升学,不再是就业。
而65%的比例并不是中职升学的最佳成绩,去年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陈子季提到,将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这意味着,未来超过65%的中职生将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中职生的升学途径已经畅通,中职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高职单招、五年制高职、普职融通、免试入学、海外留学、普通高考、成教、网教、自考等途径升入大学。
而中职生的升学去向并非都是专科,中职生也可以考本科。中职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普通高考、专升本等渠道考取本科。同时,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职业本科正积极发展,这个职业教育中的“大哥大”正以不凡的气概加速扩招,还提出2025年招生要占本科总量的10%。这意味着,更适合中职宝宝的本科教育将越来越成熟。未来,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能得到和自己学习体系更加匹配的本科教育。
所以说,中职学生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升学的基本事实根本就不存在。
对5:5普职分流的焦虑,是基于虚假事实的错误认知。
实际上,5:5分流,作为30年前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追求的目标,除了个别年代外,从来不曾变成现实。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在高中阶段,大约65%的学生进入普高,35%进入中职。即便是分流比较严格的地方,比如江苏、广东、山东等地,也没有实现过5:5分流。
要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变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说:
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认为,同样不应该把教育分成三六九等。现在很多人一想到职业教育,就觉得职业学校里都是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进而认为职业教育也是低端的教育。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职业学校里的这些孩子不应该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被放弃。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他们到底适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他们的人生出彩?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都让职业教育掌握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工人薪资普遍偏低、社会的偏见仍然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原因。反观日本人为什么愿意去当工人?因为日本工人的薪酬与技术员、工程师的薪酬是差不多的。所以,一个日本工人的目标,就是成为最好的工人,而不会去梦想成为一个技术员。
薪资的分配是决定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过去,上海的工人社会地位比较高,一个重就是因为工人的薪酬待遇比较好。当时实行八级工资制,最高的八级技工的工资相当于大学二级教授的工资,所以很多人都去读技校。
在提升工人薪资方面,我国也实施了积极的措施。
2022年人社部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并建立与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
2023年4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提到: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一年来,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配套的措施办法,广东、江苏、安徽、河南、重庆、云南等近20个省份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同时,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兵器工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和徐工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022年全年,全国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过1100万人次,较2021年增加幅度比较大,超过80%,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近500人。总体上看,“新八级工”制度实施对于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工资待遇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看起来,我们有理由对我国技能人才的教育、薪资前景保持积极的期待。让正确的认识取代被放大了的普职分流焦虑,给孩子更多的信任空间。
(以上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大重庆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大重庆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大重庆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重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大重庆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我来说两句